2010-10-28 工商時報 【本報訊】
法國政府修法將退休年齡調高到六十二歲引發的罷工與學潮持續升高,首都巴黎等地示威者十八日與鎮暴警察爆發嚴重衝突,全境多處道路被罷工的卡車司機封鎖。圖為法國當局下令煉油廠工人復工,但工人在煉油廠要道燒輪胎,還好整以暇地欣賞。(美聯社)
法國總統薩科奇所推動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將最低退休年齡從60歲延長到62歲,自本月初起在法國各大城市掀起罷工潮,估計高達250萬人參與這場罷工,引起全球矚目。導致法國所以必須延長退休年齡,除了持續增加的高齡人口推升退休給付壓力外,財政捉襟見肘才是根本原因。法國政府債務占GDP比重於2008年已升至75.7%,早就超過《馬斯垂克條約》的債務上限。以如此困絀之財政,面對日趨沉重的退休金給付壓力,薩科奇遂推動這項改革法案。
今天法國政府所以推動「退休制度改革法案」,而民眾罷工抗爭雖帶來諸多不便竟也獲得近7成民眾的支持,顯示法國面對人口老化、財政困境與人民的福祉,正陷入決策的兩難。然而反躬自省,法國今天所面臨的高齡化、財政困絀、青年失業等問題,我國也遭逢同樣的困境,甚或猶有過之。
法國高齡人口比重16.5%雖高於我國的10.7%,但是台灣人口老化速度極快。依經建會估計,再過10年台灣的高齡人口比重即達到今天法國的水準,並且在民國114年老年人口比重即逾20%,進入超高齡社會。而我國政府債務占GDP比重目前雖僅39.8%,低於法國,但若把舊制軍公教退休金、退撫、公保、勞保、農保及健保等未來30年政府應支付的「潛藏債務」計入,則我國債務已是天文數字。依行政院主計處估計,僅這些「潛藏債務」即高達13.7兆元,相當於台灣一年所創造的GNP,顯然台灣的財政壓力之大,並不在法國之下。
這次法國罷工除了反映法國高齡人口日多、社福支出困境及財政危機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景象值得探討,那就是在這次罷工裡,法國各大學及中學的學生積極聲援。4年前,法國政府擬修訂「首次就業合約法」,允許雇主可以任意解僱26歲以下、年資不滿兩年的勞工,逾百萬青年人憤怒罷工可以理解;但本次修法所影響的是即將退休者的權益,青年人距離退休尚遠,何以仍響應如斯?深究其因,近年法國青年人失業日趨嚴重才是導火線。他們認為自己是被犧牲的一代,抗議的標語寫著「反對退休新法,捍衛我們的未來」、「給年輕人工作」,一語道盡青年人走出校園後的失落與無奈。
台灣青年人的失業率近年來同樣正急速升高。民國80年代初期,20~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只有4.5%左右,但是如今青年人的失業率已升至14%。即令今年景氣回升,9月份這個年齡層的失業率仍達14%;25~29歲這個年齡層的失業率也達8%,遠高於平均失業率。這麼高的失業率若不能獲得改善,我們的青年人如何不對政府、社會失望,進而感到自己是被犧牲的一代?
看看我國政府因應未來30年各類軍公教退休金、公保、勞保、農保等退休給付,這13.7兆元的潛在負債雖不會立即帶給政府財政壓力,但隨著台灣高齡人口逐年升高,退休給付壓力也必定與日俱增,潛藏的債務將會轉化成實際的財政負擔。政府每每在減稅討好特定族群時,對財政惡化絲毫不以為意,如此短視的決策豈非向我們預告:法國的今天,就將成為台灣的明天?
另外,針對年輕人失業率升高的問題,政府當局除了提出就業方案進行工資補貼及增加實習名額外,長期以來負責人力培育的教育部與產業政策規劃的經濟部缺乏聯繫機制,導致大學校園所培養的人力難以為企業所用,年輕人學非所用的現象日趨嚴重。如今青年失業率攀升,雖有全球化這項不可抗力的因素,惟政府各部會長期以來沒有建立教育政策與產業政策的聯繫機制,豈能卸責?
回顧歷史,近20多年來每次大罷工,執政者總是強調罷工將對經濟帶來重創。1987年韓國百萬人大罷工抗議「低工資、長工時」,韓國官方宣稱如果罷工繼續擴大惡化,會使得國家經濟和秩序完全癱瘓;4年前法國百萬人罷工反對「首次就業合約法」時,法國官方也警告這將嚴重影響國家的海外形象。這次罷工,薩科奇更聲稱將使法國經濟付出30億歐元的代價。罷工確實會影響短期經濟表現,但罷工卻也是及時呈現經濟社會病灶的溫度計,與其迴避,不如面對、反思並加以調整,如此才能讓失衡的經濟重新回到穩健成長的軌道。
台灣今天雖還沒有出現法國如此波瀾壯闊的罷工潮,但觀察國內當前的財政、人口及青年失業情況,我們認為此刻是到了該未雨綢繆的時候了。
轉錄自: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3x122010102800199,0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